瘧疾原蟲的生活史
1.生活史需二個宿主:人及雌性按蚊。
人:中間宿主——無性生殖(裂體生殖)
蚊:終宿主—— 有性生殖(配子生殖)
無性生殖(孢子生殖)
2.感染階段:子孢子
3.感染途徑與方式:蚊蟲叮咬;輸血或經胎盤。
4.致病階段:紅細胞內期裂體增殖期(裂殖體)
5.寄生部位:肝細胞、紅細胞
6. 紅內期增殖周期:間日瘧和卵形瘧為48h/代;三日瘧72h/代;惡性瘧36-48h/代
7.裂殖子對紅細胞的選擇性
惡性瘧原蟲可寄生于各期紅細胞。貧血較重。
生活史
1 紅細胞外期(exo-erythrocytic,stage)
按蚊刺吸人血時,子孢子隨唾液進入人體,約30分鐘隨血流侵入肝細胞。
在肝細胞內,子孢子→滋養(yǎng)體→裂體增殖→紅外期裂殖體→裂殖子(約12000個) →肝細胞破裂→裂殖子散出→血竇,一部分裂殖子被Mф吞噬,一部分則侵入RBC內發(fā)育。
1-2 紅內期(erythrocytic stage)
由肝細胞釋放出的紅細胞外期裂殖子侵入RBC內進行裂體增殖,稱為紅細胞內期(紅內期)。包括滋養(yǎng)體和裂殖體兩個階段
基本過程:環(huán)狀體 →大滋養(yǎng)體 →未成熟裂殖體 →成熟裂殖體 →裂殖子→健康RBC ,重復上述過程幾次,部分裂殖子在RBC內不再進行裂體增殖,而發(fā)育為配子體.
2.1 配子生殖?a有性生殖
♀按蚊刺吸瘧疾患者血液,瘧原蟲隨血入蚊胃,僅♀♂配子體存活并繼續(xù)進行配子生殖,而其它各期瘧原蟲均被消化。
♂配子體形成♂配子(male gamete)或稱小配子(microgamete)。
♀配子體逸出RBC外,發(fā)育為不活動的圓形或橢圓形的♀配子(female gamete)或稱大配子
2.1雄配子形成(exflagellation)
♂配子體幾分鐘內核分裂為4-8塊,胞質亦向外伸出4-8條細絲,核分別進入細絲內,稱出絲現象,即♂配子形成
細絲脫離母體,在蚊胃腔中游動,即♂配子(male gamete)或小配子(microgamete)
2.1 動合子(ookinete)
♀♂配子受精,形成圓球形的合子(zygote)。
合子數小時后變?yōu)殚L形的香蕉狀的能活動的動合子(ookinete)。
2-1卵囊(oocyst)
動合子穿過蚊胃壁,在胃彈性纖維膜下,蟲體變圓并分泌囊壁形成球形的卵囊(oocyst),卵囊也稱囊合子。
2.2 孢子增殖?a無性生殖
卵囊逐漸長大并向蚊胃壁外突出
囊內的核和胞質反復分裂進行孢子增殖,生成成千上萬的子孢子
2.2 子孢子(sporozoite)形成
呈梭形,10~15μm×1μm
主動從卵囊壁鉆出或因卵囊破裂后散出,進入蚊血腔,隨蚊血淋巴到達蚊唾液腺內。子孢子具有傳染性。
子孢子電鏡照片
3 雌性按蚊--終宿主--蟲媒
蚊唾液腺內含有瘧原蟲子孢子
當雌蚊刺吸人血時,可隨唾液進入人體
雌性按蚊飽餐人血
- 上一篇:警惕登革熱輸入性病例引發(fā)本地病例 2015/7/7
- 下一篇:東莞疾控:登革熱等4大傳染病已進入發(fā)病高峰 2015/7/6